开云·体育(KaiYun Sports)官方网站-ios/安卓/手机版APP下载

当前位置:海外发展 > 海外动态

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是一种什么体验?听听海螺人的心声

时间:2023年12月05日 作者: 编辑:曹旻晖

  今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,也是海螺走出国门、兴业海外的第十年。十年来,有这么一群海螺人,他们扎根海外一线,挥洒青春,担当实干,亲身见证了海螺的国际化进程。近期,海螺水泥组织采访了6名员工代表,让我们聆听海螺人与“一带一路”发生的真实故事,感悟他们的奋斗历程。

  吴佳奕,35岁,广西河池人,现任印尼南加海螺矿山分厂副厂长,2012年到南加海螺工作至今。

  问:海外工作11年,您觉得最能概括您这段经历的关键词是什么?

  吴佳奕:应该是“突破”。刚开始我是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当印尼语翻译,后来就从都市来到了乡村小镇,也就是一开始南加海螺的所在地——萨拉当村。当时大家居住的还是破旧木房,办公室也只是简易的集装箱,环境的突变确实让我倍感压力,但是执着和热爱让我去努力融入,慢慢也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,这是我的第一个突破。第二个突破就是实现自我转型了。刚来时我只是国内帮扶人员的日常翻译,对其他工作一窍不通,但我不想就这样一成不变下去,我开始学习“三通一平”、矿山开采、工程机械等专业知识,考取了矿山安全生产监督资格证,获得了采矿助理工程师职称,三年前我还考上了东北大学采矿专业的在职本科并顺利毕业,如今我已成功从一名印尼语翻译转型为了矿山管理人员。最后一个,就是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南加海螺的突破。在当年那片原始森林的土地上,一座现代化的水泥工厂拔地而起,它有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配套设施,现在已发展成为印尼国家级绿色工厂,并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“海螺水泥助力建设美好印尼”的承诺。

  问:常年在海外工作,您的家人是怎样看待的呢?

  吴佳奕: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。一方面,在工作之余我会多和家人视频,来表达关心和问候,给他们分享我工作和生活的点滴,让他们放心。另一方面,就是来自海螺大家庭的关爱。海外驻扎多年,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想起家人都在千里之外,让人难免心生孤独,但是公司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政策关怀。每年我们都有回国休假的机会,我也会利用好这个机会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,比如带着家人出去旅游或者回老家看看。在一些重要节日里,国内单位还会安排专人走访慰问,到家里和家人聊聊家常,并提供无私的帮助,让我们能在海外安心工作,家属在国内安心生活,虽远隔千山万水,但我们的心永远紧密相连。

  汪志刚,36岁,安徽青阳人,2013年到印尼工作,先后在印尼海螺、印尼国贸等多家单位任职,2018年回国任股份财务部海外项目财务主管,2022年到缅甸仰光海螺任副总会计师。

  问:海外工作这么多年,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
  汪志刚:最大的感受那便是自豪了。2013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之年,也是在那一年,我踏出国门来到了海外工作第一站——印尼海螺。这十年里,我见证了海螺水泥的国际化发展进程。当时的我,很难想象如今的海螺会成为安徽省和建材行业“走出去”的典范,会成为国有企业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成功的典范。海外工作期间,我曾多次代表公司出席各种活动,当介绍我来自哪家公司时,一股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,因为我们在海外代表的是世界500强,是中国企业的一张名片。未来,我相信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将继续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,我也相信海螺将会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
  问:从一名基层财务工作者成长为如今的高级管理人员,您觉得这些海外经历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

  汪志刚:奠基石。海外工作不同于国内,国内业务比较成熟,有完备的体系,而海外更多需要我们探索、创新和学习。我们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,比如外汇资金、关税、合规等问题,还有风俗习惯、法律法规等等,而且海外每个区域每个国家所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,这些都需要大家去适应和探索。此前,我曾在财务部从事对国内外收购兼并项目的尽调、估值、融资等工作,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承受孤独的品质,长期驻外的经历使我能更加从容和自信地应对这些。就我的专业来说,在海外工作需要树立一个“大财务”的理念,要更多地关注和学习当地的金融税收体系,这对增长见识、开阔视野有很大帮助,也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吴克寒,29岁,老挝人,毕业于云南大学,2022年2月进入老挝琅勃拉邦海螺从事销售业务员工作,现任供销处市场部副经理。

  问:海螺的到来给您和您的家乡带来了怎样的变化?

  吴克寒:留学中国5年,毕业后我就回到了老挝,最初做过口头翻译,待遇相对较低且不稳定,后来我就来到了琅勃拉邦海螺。经过“传帮带”、参加培训班以及工作中的锻炼,我从刚进入公司的销售业务员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市场部副经理。这段时间以来,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,也早已没有了起初的青涩和稚嫩。我的中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,而且我还学到了很多专业营销知识。说到海螺带给家乡的变化,海螺不仅为像我一样的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也为老挝的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贡献,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中老铁路建设的支持。这条铁路线,从磨丁至琅勃拉邦省的6座火车站站房全部由我们公司供应,随着中老铁路通车,我们回家的路变得更加便捷,以前要花一天的时间转好几次车,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到家,行程轻松愉快。

  问:除了工作,您在海螺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的?进入海螺差不多快两年了,现在您最想对它说什么?

  吴克寒:我经常下班后去公司的健身房跑跑步,时不时和同事们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,比如足球篮球友谊赛、长跑比赛、钓鱼活动等,还会举办老挝国庆节、泼水节、中国端午节等节日活动,我常常乐在其中,和中老同事们打成一片。

  我很想对海螺说:“Khop Jai!”就是中文“谢谢”的意思。自加入海螺这个大家庭以来,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。在这里,我找到了一个能够让我发挥所长、为建设家乡和回报家乡贡献力量的平台。接下来,我会始终如一地尽职尽责,把握好每一次机会,不断沉淀自我、提升自我,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海螺销售人员。同时,我对海螺在老挝的发展充满信心,我坚信公司的业绩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。

  李文明,47岁,安徽枞阳人,现任安集延项目制造分厂副厂长,2023年6月前往海外工作,期间参加塔什干海螺项目调试和试生产工作。

  问:今年塔什干海螺成功点火投产。您曾有在塔什干海螺的工作经历,那段时间里,您有什么深刻的体会?

  李文明:我是今年8月到塔什干海螺参加试生产预验收及点火调试工作。那段经历,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振奋人心。从领导到现场的每一位员工,人人都是“拼命三郎”,都憋着一股劲,拧成一股绳,苦干实干,毫无怨言。那时候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标:“点火成功,达产达标!”我们参与的调试工作是一项严谨而繁琐的任务,因为每一个线头、每一个螺栓、每一条焊缝,都有可能影响到点火的成败。我记得有天夜里11点多,煤磨液压系统突然无法正常开机,油缸失压,调试组立即召开技术研讨会,经过对系统压力参数的仔细排查,最终查明是设备出厂设置错误,大家立即行动去纠正。“设备运行正常!”“电流正常!”“压力正常!”当对讲机那头传来这些激动人心的声音时,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。那一刻,我们都有种想流泪的冲动,我们深知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可以说,正是因为有着大家的艰辛付出,才有了后来的塔什干项目顺利点火。

  问:目前,安集延项目正处于建设高峰,计划明年建成投产,您对您接下来的工作又有什么规划呢?

  李文明:安集延项目是海螺在乌兹的第三个项目,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,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未来一定会是个品牌亮点工程。作为一名管理人员,我深知责任重大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我将从四个方面着手:首先就是培训。现在公司的维修力量还比较薄弱,我们又引进了很多乌籍新员工,加强员工的实践技能培训将是下一步的重点。其次,降低成本也很有必要,我们又是在国外,资源相对较少,我会利用现场设备包装物等,积极开展现场修配整改。另外,我有参加塔什干海螺试生产工作的经验,我会利用好这点,并结合其他公司的试生产实践案例,和大家一起研究,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试生产和保驾方案。最后,在国外,安全同样在第一位。“甜蜜的家等着你平安归来”是我们这最常用的一句安全标语,为了大家能平安回国与家人团聚,我将同大家一起严抓日常作业规范及检维修安全管理,在加强安全培训、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上下足功夫。

  彭团团,36岁,河南唐河人,现任全椒海螺制造分厂机械主管,预计12月上旬将前往柬埔寨金边海螺工作。

  问:即将奔赴海外工作,对此您是什么样的心情?

  彭团团:说实话,刚接到前往柬埔寨工作的通知时,我的内心是有些忐忑的。即将踏上一块对于我来说充满未知的土地,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。同时,我又难掩兴奋和激动之情,能走出去看一看,接触国外的新同事,接受新的工作和挑战,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。这些天里,我时不时就去查阅有关海螺海外发展的资料,并通过那边的同事提前了解柬埔寨的工作和生活。对了,这段时间我还经常关注水泥外网的“一带一路”宣传报道,了解到今年是海螺水泥扎根柬埔寨的第7个年头,能在这个关口前往柬埔寨参与金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,我感到十分荣幸,也深感责任重大。

  问:您打算怎样快速地适应和融入接下来的海外之旅?

  彭团团:首先,到海外肯定少不了和当地人打交道,语言沟通会存在一定障碍,我会花时间去学习当地的语言,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。其次,就是适应文化的差异。就算在我们中国,地区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风俗,更别说是不同的国家了,所以我会先了解清楚当地的风俗习惯。此外,我将加强与同事们的沟通和交流,积极参与业余活动,跟大家交朋友,分享海螺故事,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。我知道,当前金边海螺的基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,他们热火朝天的干劲肯定会激励我,我将会全力以赴投身到项目建设中,和大家一起做好设备安装、调试等工作,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,努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,同时我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,做好技术传承工作,为项目的顺利竣工投产、为海螺的海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。

  王海青,38岁,安徽蒙城人,2012年到印尼工作,先后在南加海螺、西巴公司、印尼海螺等多家单位任职,2015年回国工作,2016年第二次赴印尼工作,现任印尼国贸副总经理。

  问:作为海螺最早的海外开拓者之一,您有何切身感受?

  王海青:印尼工作十余年,我亲眼见证了海螺在印尼的诞生和成长。我记得,2012年我刚到南加海螺时,那里还只是一片原始森林,我们经常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,徒步深入几公里的森林进行勘探选址。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,尽管条件艰苦,但我们始终坚定信念。就这样,前方没有路,我们就用手中的砍刀砍出一条路来,期间不免遭遇各种蚊虫叮咬,部分同事甚至感染了登革热,但大家都没有退缩,我们咬紧牙关,最终完成了选址任务。另外,当时印尼没有一家中资实体规模化的工厂落地,我们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没有任何可参考学习的模板。然而,我们选择迎难而上,开始了艰难的探索,虽然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,但我们最终还是制定出了一套既符合海螺体系,又适应当地政策的管理制度。如今,海螺已发展成为一家在印尼拥有多家子公司的企业,并在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、乌兹等国都有了自己的项目,作为海螺的第一批“海外人”,对此我感到十分自豪。

  问:您认为在海外工作,最重要的是什么?您对正在或者即将投身于海外建设的海螺新生力量有何寄语?

  王海青:踏实。我刚到海外的时候,也面临过和大家一样的困境,时常会感到孤独和不安。确实,完全融入陌生的环境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。然而,我坚信天道酬勤的道理。初到印尼,语言不通,我就去学这门语言,政策不熟,我就去研究。有时候感到枯燥乏味了,我就出门走走,培养些兴趣爱好。俗话说:“耐得住寂寞,才守得住繁华;熬得住孤独,方能等到花开”。成功需要努力耕耘、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;也需要耐心等待,不断付出的同时坚持自我、执着理想。

  对于正在或者即将参与海外建设的年轻朋友,我想说:海外机会很多,但要想抓住并不易,大家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,确保在机会出现时抓住它。海外的特点就是既需要有业务突破又要守得住风险,这里有很多全新的东西需要探索、创新还要胆大心细,但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。这里条件或许艰苦,但风景独好,希望大家能不乱于心,不困于情,不畏将来,不念过往,继续秉持“团结、创新、敬业、奉献”的海螺精神,为谱写海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属于你们的青春力量!

  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,赓续前行,奋楫争先。正是有着这样一群海螺人,他们敢闯敢拼、深耕不辍,将个人发展融入海螺海外发展事业的壮阔历史,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默默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,让我们向每一位奋斗在海外的海螺人致敬!



版权所有:安徽Kaiyun开云·体育官方网站有限责任公司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打印】【关闭

上一篇: 下一篇:
版权所有:安徽Kaiyun开云·体育官方网站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文化路39号
联系电话:0553-8396990 8396971(网站维护) 皖ICP备05009088号
本站所有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转载须注明出处,Kaiyun开云·体育官方网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

皖公网安备 34020202000547号